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和智能控制方式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机器人当属工业机器人,也是成熟完善的一种机器人,而工业机器人能得到广泛应用,得益于它拥有有多种控制方式,按作业任务的不同,可主要分为点位控制方式、连续轨迹控制方式、力(力矩)控制方式和智能控制方式四种控制方式,下边详细说明这几种控制方式的功能要点。
1.点位控制方式(PTP)
这种控制方式只对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作业空间中某些规定的离散点上的位姿进行控制。在控制时,只要求工业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在相邻各点之间运动,对达到目标点的运动轨迹则不作任何规定。定位精度和运动所需的时间是这种控制方式的两个主要技术指标。这种控制方式具有实现容易、定位精度要求不高的特点,因此,常被应用在上下料、搬运、点焊和在电路板上安插元件等只要求目标点处保持末端执行器位姿准确的作业中。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是要达到2~3um的定位精度是相当困难的。
2.连续轨迹控制方式(CP)
这种控制方式是对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作业空间中的位姿进行连续的控制,要求其严格按照预定的轨迹和速度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运动,而且速度可控,轨迹光滑,运动平稳,以完成作业任务。工业机器人各关节连续、同步地进行相应的运动,其末端执行器即可形成连续的轨迹。这种控制方式的主要技术指标是工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姿的轨迹跟踪精度及平稳性,通常弧焊、喷漆、去毛边和检测作业机器人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3.力(力矩)控制方式
在进行装配、抓放物体等工作时,除了要求准确定位之外,还要求所使用的力或力矩必须合适,这时必须要使用(力矩)伺服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的原理与位置伺服控制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输入量和反馈量不是位置信号,而是力(力矩)信号,所以该系统中必须有力(力矩)传感器。有时也利用接近、滑动等传感功能进行自适应式控制
4.智能控制方式
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是通过传感器获得周围环境的知识,并根据自身内部的知识库作出相应的决策。采用智能控制技术,使机器人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及自学习能力。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有赖于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基因算法、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也许这种控制方式模式,工业机器人才真正有点“人工智能”的落地味道,不过也是难控制得好的,除了算法外,也严重依赖于元件的精度。
上一条: 常见的自动上下料机械手使用哪4种驱动?
相关行业知识
- 去毛刺机器人厂家分享平面去毛刺的两种办法
- 使用铸件打磨机器人安装及注意事项
- 机器人上下料工作流程介绍
- 机床上下料机械手实现自动化分析
- 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注意事项
- 机器人去毛刺优点及应用方案分析
- 机器人打磨抛光行业市场研究
- 机器人上下料机械手在应用中的检查维护
- 去毛刺机器人厂家介绍板材去毛刺的办法
- 机床自动化厂商解析怎么延伸工业机器人寿命
- 常见的自动上下料机械手使用哪4种驱动?
- 焊接机器人变位机应该如何选择?选择单轴还是双轴变位机?
- 生产制造企业有必要引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吗?
- 自动机器人抛光机常见问题分析
- 探讨国内焊接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和现状
- 机床上下料机器人的运用分析
- 机器人是如何实现数控机床自动化?
- 工件运用打磨机器人有哪些优点?
- 机器人去毛刺有什么方法
- 机器人自动化:特斯拉大幅降价的底气